李善友:能否跨越非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第一因|归国首次演讲
闭关一年后,善友教兽的首次演讲《非连续创新》给了混沌创业营开学,内容已经100%完全迭代,缜密的推导和详实的资料,让听课越来越不轻松。
他说,让听者接受道理很简单,讲故事+塑造情感。这些他擅长,但是不喜欢。他希望以理服人,挖掘现象底层的认知。对错不能保证,能保证的是,会是你以前在任何教材都看不到的内容,希望能启发你从不同角度思考。
重磅消息,8月、9月和10月,善友教兽将在混沌研习社连讲三场,分别是《认知革命》、《颠覆式创新》和《互联网世界观》,带来创业与创新的底层方法论。课程仅现研习社社员参加,现场名额有限,文末即可入社,秒杀报名资格。
(本文根据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创业营第一模块课程的第一章整理而成,有删节,整个模块共有四章。)
过去一年,我在斯坦福大学闭关学习。在这么快的商业时代,能够放下一切,到斯坦福待上一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目前为止,在我心中,斯坦福是全世界最好的学校,以后可能是混沌大学。
我进斯坦福很重要的原因,是寻找关于创新的基础理论。创业营根本不是讲创业,而是讲创新。但是关于创新怎么来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体系、一个理论。我希望到斯坦福寻找关于创新的根。
今天的内容非常多,共分为四个部分:非连续性、底层认知、第一性原理和创新实践。我们先来看非连续性。
人类知识99%来自归纳法
归纳法的前提是连续性
但连续性只是一个错误假设
我跟大家推荐过《世界观》(繁体版)这本书, 书里有一章讲归纳法。
什么叫归纳法?比如,你看到亚洲的天鹅都是白色,就认为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色。或者,过去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将来太阳会继续从东方升起。
几千年以来,我们所有知识都建立在这个归纳法上。但是,英国哲学家休谟第一个发现了归纳法的致命bug:即使所有前提都正确,结论依然有可能错误。归纳法隐含假设“未来将继续和过去一样”,换句话说应该叫连续性假设。
问题是,你凭什么相信未来会继续跟过去一样呢?唯一的原因是:今天跟昨天一样,昨天跟前天一样⋯⋯所以未来总是跟过去一样的,并且会继续跟过去一样。
但是,这只是一个隐含假设而已,逻辑上无法证明。所以连续性不是一个客观事实,而是人类思维和生存不得不依赖的一个假设条件而已。一旦连续性假设是错误的,归纳法将会失效,人类一切知识将失去根基。
这时候我们问一个问题:
这是一个粗看起来非常无聊的哲学话题,我们看一下结果,在场38%的人选连续性,62%的人选非连续性的。很好,很多人没有受我蛊惑。
过去一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非连续性”这四个字。
可能你会纳闷说,李教兽,我们毕竟是创业营,不是哲学班,归纳法、连续性跟创业有一毛钱关系吗?
要知道,管理思维也是建立在连续性基础之上的,它的推理方式是归纳法,所以,归纳法的坑,同样也是管理思维的坑。
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
经验能否预测未来
取决于产业周期是否连续
自信预知未来比无知更危险
那么,提个问题:基于归纳法的成功经验是否可靠?
关于这一点,罗素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比喻,农场里面有一只鸡,每一次看到农场主来会被喂食,这只鸡就认为农场主的到来和喂食存在着因果关系。结果有一天,农场主带来的不是鸡食而是猎枪。
我们几乎在所有的时候都是这只鸡。
哈佛商业评论有一篇文章《经验害死人》,作者研究发现,即使经验丰富的专家,也不能精准预见经济和技术发展走向。文中有句很讽刺的话:“自信能预知未来,甚至比无知更危险。”
你如果认为自己无知,面对新情况时还能警觉;你如果自信能预测未来,即使事情变化了,你也会看不到的。
当产业发展缓慢的时候,产业周期是连续性的,归纳法是最有效的,可以根据经验来指引未来。
但是,当市场遭遇不连续性,由于产业本身的S曲线变化,在一个新的S曲线里面,两条曲线的性质和趋势根本不一样,这时,过去的数据不但没用,反而有害。
举个例子
▼
1984年的IBM,税后净利润已达65.8亿美元。其中,个人电脑销售额40亿美元,虽然占据市场份额的80%,但是就利润来说,占IBM整个体量很小。IBM主营业务还是大型机。
1985年,大型机业务负责人埃克斯晋升为总裁,他认为IBM一直会保持爆炸性增长,事实上之后IBM陷入巨大的危机,轰然倒下。
为什么?因为连续性发生变化了,当时遭遇的是从大型机到PC机的不连续性,20世纪80年代是个人电脑高速增长期。IBM的跟头,就摔在“不连续性”这几个字上。
IBM的假设是,大型机还有很多改善空间。管理层担心,如果过高投资PC机,让几千块的PC接近几十万美元的大型机,谁来买大型机呢?
CEO熟悉的世界发生了变化,而他们一无所知,甚至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直到1989年,CEO还说,我不认为市场环境有任何变化。他的策略就是销售,销售,销售。
结果,1984年,IBM税后净利润65.8亿美元;1991年,亏损28.6亿美元;1992年,亏损50亿美元;1993年,埃克斯被迫辞职,郭士纳接任。
经验是建立在归纳法之上的,归纳法是建立在连续性假设之上的,而一旦底下的环境发生变化,过去经验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再举个例子
▼
同样是1984年,英特尔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核心业务储存器的市场机会被日本摧毁了,公司面临着保留还是放弃这块核心业务的抉择。
这时,英特尔CEO摩尔和总裁格鲁夫两人独处一室。摩尔问:如果咱俩被扫地出门,董事会选新的CEO过来,你觉得他会做什么决定?
格鲁夫沉思良久,最后回答说,他会让英特尔远离存储器市场。沉默一会儿后,格鲁夫再问摩尔,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自己来做这件事呢?
这可能是商业史上最有智慧的一个场景。当时在所有人心目当中,英特尔就等于存储器,要大家放弃自己的身份,何其难。
后来,他们关闭了存储器生产,开始做微处理器,不久之后,微处理器的销售超过了原来业务,1986年之后,英特尔全面重生。1992年之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经济发展沿双S曲线进步
技术发展的不连续性不可避免
遭遇不连续性是企业衰败第一因
这两个案例的不连续性是一样的,一个是从存储器到微处理器,一个是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区别在于:IBM用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坚守第一条曲线,而格鲁夫预测到第二曲线一定会来,跳到第二曲线里去。
同样是1984年的IBM和英特尔,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不同?
我们画一个曲线出来,《人类简史》中有这样一句话:经济发展建立在进步论假设之上。Foster在1986年提出S曲线;不是沿着直线进步,而是沿着双S曲线进步。
什么叫双S曲线进步?就是现实中的不连续性。
任何技术一定会遭遇其发展的极限性。请注意这个技术是广义的技术,你可以把任何东西都当成技术。在某个时点,该技术会被新的技术来取代。
两个S曲线之间的间隙,就代表着技术的不连续性,能否跨越这个不连续性,关乎生死存亡。
所以,这张图几乎是今天整个课件里面最重要两张图之一。它有两个推论,技术发展的不连续性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连续性的,而遭遇不连续性是企业兴和衰的第一因。
你会说,李教兽,你就举了两个案例,就推出这个结论出来,是不是选择性偏见呢? 接下来我举大量的例子。
诺基亚是不是死在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不连续性上?诺基亚在功能机时代连续14年世界第一,但是没有跨过不连续性。
英特尔一个月前裁员2万多人,遭遇了从PC芯片到移动芯片上的不连续性,英特尔在PC芯片上几乎垄断,在移动芯片上的市场份额竟然不超过1%。
雅虎曾经是互联网的代名词,但无论如何没有做出搜索和IM出来。
微软今天还是很赚钱,但是它的影响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PC的OS王者在移动OS市场,份额几乎忽略不计。
联想的PC是世界老大,还说PC是一条不沉的船,但如今却没有做出好的智能手机。
苏宁线下门店很强,前年做电商,跟刘强东打赌,如果苏宁干不过京东,我把苏宁送给刘强东。现在呢?
百度被挤出了前三名,除了PC搜索之外没有产品有同样影响力了。看看过去十年,谷歌做了多少伟大的产品?
各位,不要觉得比尔盖茨傻,全世界最厉害的人,不是也没有过去吗?你难道不觉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吗?过去和未来是不连续的,能否跨越这个不连续性生死攸关。
能跨越不连续性
也是企业基业常青第一因
方法就是干死自己的公司
所以遭遇不连续性是大公司衰败的第一因,反过来讲,如果跨越不连续性,也是基业常青的第一因。
我相信每一个在座的人都想让你的公司基业常青,方法就是干死自己的公司,一轮一轮把自己公司内部的东西干掉。
英特尔从存储器到芯片,IBM从硬件到软件到服务,跨越不连续性成就了它们的基业长青。苹果完成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的跨越,以及谷歌从搜索到安卓系统的跨越。这些案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
阿里巴巴是2B业务起家,但是2B不行后,做出了淘宝、天猫、支付、蚂蚁金服。不得不说马云是中国战略第一人。
腾讯在PC时代有QQ,移动时代有微信,看起来很顺利。但是马化腾说:微信如果不是出现在腾讯,对腾讯将是灭顶之灾,我们根本挡不住。
你看,中国唯一两个过千亿的公司,都是跨越了不连续性曲线的。
再看华为,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华为遭遇创新者的窘境,但是非常令人高兴的是,华为现在2C业务起来了,真是一个伟大的公司,跨越了这个曲线,非常令人钦佩。
如果这一步没有跨越过去,各位可以想想看,运营商的业务都不行了,为运营商提供设备的公司怎么可能有前途?
那么,你认为苹果、谷歌、Facebook,谁将成为史上第一个万亿元的公司呢?我个人的观点是Facebook。我们来看谷歌和Facebook的比较:
PC时代,谷歌是广告之王,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90%。但是移动时代,它已经输给了Facebook。对于苹果,各位想想看,iPad之后,苹果有什么产品吗?没有。做硬件要一代强于一代的。
另外,这三个公司里只有Facebook的扎克伯格正当年,还在一线工作。Facebook日活跃用户超过10亿,还用190亿美元买了当时只有55个人的WhatsAPP。有人说他疯了,可是他买的是下一条曲线,而且今天为止十亿用户了,还没有商业化。
市场、行业、区域、国家也如此
我们课程的学习目标
就是跨越这个不连续性
单个企业如此,市场、行业、区域、国家也是这样。
我们看日本,日本当年的辉煌大家都知道,为什么今天没有那么辉煌了呢?电子工业到数字工业的不连续没有跨过去。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过去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今天什么都贵,全球生产大量转到东南亚去了。中国今天有而且只有一个道路也就是互联网+。
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北大视察时提了S曲线。他说:
当旧动能增长乏力的时候,新的动能异军突起,就能够支撑起新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传统动能是驱动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近年,传统动能已经开始走向S曲线天花板,如果依靠强刺激维持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只能导致投资收益递减,产能过剩。
回溯发达国家会看到,S型理论是必然的事情。种种迹象表明,创新已经驱动新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质变。
如果这个曲线是对的,是谁在推动第二条曲线?正是各位创业者,我们这些人能否起来,代表中国经济能否跨越过去。
所以做一个小结,连续性是人类思维去除不掉的隐含假设,能否跨越不连续性,是企业兴衰的第一因,我们今天和未来课程的学习目标,就是学习如何跨越这个不连续性。我把学习创新定义为跨越这个不连续性的底层思维训练。
*本文根据李善友教授在混沌创业营第一模块课程的第一部分整理而成,有删节,整个模块分为四个部分。欢迎转发分享,转载请微信联系warmly11。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研习社2016超级课程表(也有入社通道)